JMK ®

undefined    185-0043-1227

真正的Hi—End不是器材,而是房间!

 二维码 8

我发烧已有十余年了,各种酸甜苦辣也和困苦都有过,作为一个经济不太好的发烧友,很幸运的是我遇见了一位的真正高人,他不仅在音乐造诣上和我能够有非常好的共鸣,也在我的发烧之路为我树立良好的发烧理念和如何处理室内声学空间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也为我省了一大笔不必要的开销,他现在经营着一家声学公司,本身也是一位发烧友,也曾经是一位音乐人,为了广告嫌疑,我就不提他公司的名字了。通过我们3年多的交往,他给我传达的消息一直是想做一个声学行业的神话,与世无争,默默的在为整个行业奉献,我非常感激他做的一切。通过我们的交往和我自己良好的悟性,终于明白房间声学环境的重要性,并且帮我其他的朋友也成功地调整过室内声学空间,得到的反馈都非常满意,现在我将我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众多的朋友少走一些弯路,一起成长。

听音室的房间的声学是音响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这一点似乎尚未在广大音响爱好者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好的音响系统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声学处理便无法发挥它应有的素质,也许有些人已经从理论上知道了它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做,或因作法不对而未获得应有的效果,甚至从此淡漠了对室内声学的兴趣。在我认为,整个音响系统就象一个链条,环环相扣,先是录音制作,然后是CD唱机、功放、扬声系统,还应该包括人的耳朵。扬声系统发出的声音要达到人的耳朵就必须经过房间,所以房间也是音响系统这个链条中的一环,如果不考虑房间的声学特性,那么整个链条里就缺少了一环。得到的声音反馈自然会有极大的缺失。

有很多理论派玩家,为了自己的听音环境,找一些资料看看后,普遍的做法大致是,扬声器全部换成指向性更强的产品,以减小幅射面,在墙壁上加纤维吸音板,木质吸音板等市场比较常见而且非常经济的声学产品以增大吸声系数,屋顶上允许加吸音材料的地方就会不假思索的全部加满,地面还要铺上地毯。。。总之除了吸音还是吸音,我们要知道,吸音产品是多面性的,吸音的范围跟材质本身的厚度,密度和覆盖程度是直接相关的,烧友们自发的安装这些材料,得到声音反馈是非常差劲的,如果不控制用量,很多人的直接听感就是整个人被低频驻波笼罩,是极为不舒服的,钱没少花,但还不如之前的状态。那这是为什么呢?有很多人不明其中的缘由,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解释:上述的材料普遍较为轻薄,吸音下潜达不到,导致房间中高频被完全吸收,所以人耳得到的反馈自然就是低频量感加强了。

有些初步研究过声学的烧友说:全部做吸音当然是不正确的选择,需要配以适当的扩散系统,才是正确的。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音响的声波是以扇形打开,在经过房间的时候,遇到吸音会吸收,遇到扩散会打散声能改变转折方向,如果配置的声学材料的用量以及方位是错误的,那么传递到我们耳朵里的声音就绝对是错误的,因为有可能需要扩散的地方,是被吸收了,需要吸收的地方被扩散了,或者说,有些地方需要强吸音,你用的材料只吸收2000HZ以上,这样的话,得到的声音反馈能使准确的吗?科学的运用声学材料不仅仅能使三频更加平衡,还能够使整个声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只取最好的那一些,不好的,不该存在的声,要用尽一切办法去让他消失。可能有些朋友看到这里要问我,那么到底你说的这些吸音和扩散材料到底用在哪才是对的?需要用量多少?那我这会还一时半会真解释不清楚,因为你问这些东西都是根据房间的尺寸大小用计算得出来的,怎么计算我当然不知道,我只是将我懂的和大家分享,而且和器材一样,需要根据烧友的爱好来调配,比如有些烧友钟爱弦乐,那么可能就要让整个房间活跃一点,届时可能扩散量大一些,如果烧友喜欢人声,就可以吸音多一些,这样显得厚重。对很多喜欢DIY打造自己听音室的烧友,为了控制成本很多都在用玻璃棉作吸声材料,但我觉得这有很多问题,玻璃棉是否会致癌姑且不论,它的再循环再回收等许多方面也是有问题的,市场上现在有很多常见的纤维性的吸音材料,厚度和密度都是非常达标的,作为隔断空腔填充物或者直接用于墙面,都是非常环保的,而且价格也不贵。

其实,房间声音混响调到满意的平直并不困难。我们知道,房间本身其实也是一个共振器,也有它的共振频率。由于房间的三维几何尺寸不同等原因,共振频率不是一个,而是许多个,分布在整个频带中,如果振动频率的密度比较大而且分布均匀,整个房间的频率响应就比较平直,反之就会出现许多浮动。如果房间的振动频谱中没有某个频率,那么即使扬声器系统发出了这个频率的声音,也不能激发房间的空气作相应的振动,我们的耳朵也听不到。那么音响系统是房间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当前最薄弱的一环,一根链条的强度取决于其中强度最低的一环,如果其中一环一碰就断,那么其它环节作得再好也没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可以说:房间声学空间是当前音响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一点也不为过。

有人说,真正的Hi—End就是自己的感觉,喝2两老白干听收音机都是天籁。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感觉就是Hi—End,那么就无标准可循了,就当前各种器材所能达到的水平而言,与房间的不均匀性相比,设备的缺陷是很微弱的。所以我认为:真正的Hi—End不是器材,而是房间。如果置听音室的声学特性于不顾而只在器材上下功夫去寻找Hi—End,那是永远也找不到的,相比之下,一套器材的价格,远超于现在市场上任何一款能看到的声学产品的定价。

其次,房间的大小和尺寸也是室内声学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笼统一点的说法就是,驻波的重合点需要是绝对根据房间尺寸为出发点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房间的长宽高任何一点在尺寸上重合,得到的低频驻波反馈无疑是巨大的,这一点我非常有感触,各位烧友中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对这方面有非常痛的领悟。那么如果,房间尺寸既然更改不了,就要尽量加大低频的吸收,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是最现实的办法。吸收材料加多少为好?说得极端一点:你永远不会觉得太多了,只怕不够。所以,在为正在需要搭建自己的听音室的烧友来说,这一点无疑是必须要考虑进去的,否则会让你花很多冤枉钱。。

在我这么多年的发烧路上,我感受到很多烧友们都十分清楚要处理室内声学空间声音才会好,大家通过各种方的法努力之后还是一无所获,于是还存在着各玩各的声音。比如今天换条线后感觉很好但明天这新鲜劲就少去了,还有这里和那里吸音和扩散重新搞过后听上去很舒服,半天过后又觉得不如以前那么靓丽了等等,显然这是未调整到位。这时我觉得我们应该平静坐下来不妨以第三方人的角度,拿“音响二十要”什么的来对照一下音场宽深,层次感,透明度,结像力与形体感等等。。我们大概可以从中得到哪怕一点点的启示。市场上有卖很多的测试房间声波的小仪器,我从来没用过,因为,理想的听音模式除了房间本身的声学环境以外,自己的嗜好还是自己最清楚的,做到一味的标准化,未必就是你喜欢的那种。。从整个过程中,自己听到的,去改变了的,去克服了的,那种满足感和欣喜绝对不是一台仪器能达到的高度。其实大家在调试自己的听音环境时候,多多少少会发现一些关键点,只是正确的点位被不是很恰当的方法给掩盖而无法解决。那么我们应该要多交流,把大家的感想和摸索到的真正的关键点和遇到的麻烦联合起来,使他们成为具有行之有效科学合理地处理空间的办法模式。

结语:以上就是我个人对室内声学处理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给还没意识到房间多重要的人一点提示,大家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可以跟帖,我看见之后会回复的,再次感谢大家听我啰嗦了这么多,祝大家2016每天都有天籁之音相随。

作者:爱影音认证作者 雁过留香 转载须注明作者与出自爱影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爱影音立场。

文章分类: 建声
分享到: